接近八成人在其一生中都曾經有過頸背痛的經驗,然而大多數的痛症並非一定由疾病或意外受傷引起,而是由於我們平日沒有注意正確的姿勢,令脊椎長期承受不必要的壓力所引致。
預防勝於治療。我將透過這個專欄為大家介紹頸背痛的常見成因和預防方法,期望能對大家有點幫助,以減低患上頸背痛的機會。
請記住:你都能夠克服頸背痛!
最常見的背痛 (且稱之為第一類背痛) 源於間板受損,痛楚主要集中在臀部和腰部。有時候,一條腿或雙腿也會感到疼痛;但最痛的地方始終是背部及臀部。
彎腰向前會令痛楚加劇,尤其是長期保持這種姿勢或不斷重覆這個動作。假如你患上第一類背痛,當你彎腰刷牙、穿襪、剪腳甲或從球洞檢回哥爾夫球的時候,你都會感到劇痛難當。長時間坐著亦會感到異常疼痛。抱膝運動和仰臥起坐亦會令到痛楚惡化。挺直身體、向後彎腰、四處走動和躺下來一般都能減輕痛楚。
由間板引起的痛楚,成因可以是間板受壓時壓力分佈不均,或是板間輕微外凸,又或是外圍出現裂痕。間板一旦出現問題,亦會自行復原,因此不用為間板可能受創而擔心。只要接受適當的治療,便可以舒緩第一類背痛。
在大多數的病例之中,頸痛及背痛並非源於一次偶然的意外,而是脊骨長期不斷勞損或負荷過重的結果。即使你可以指出痛楚是源於某次意外,那也不過是導火線。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
要了解承受沉重負荷對脊骨的影響,試伸出左手的拇指,再用右手把拇指向後屈曲直至拇指的底部感到酸痛,這個關節正承受過重的負荷,如關節長時間承受不過量的壓力便會形成痛楚。
彎身、轉動、以及不正確的姿勢,都會令脊骨關節及間板一日復一日承受沉重的負荷。有時候,這是基於工作上的需要,但亦有不少是因為自身的壞習慣。難怪有這麼多人患上頸痛及背痛了!
不過,只要透過治療,紓緩患處所承受的壓力,痛楚很快便會消失。最重要的是,治療師必須知道痛楚的成因,然後對症下藥。
雖然背痛極之常見,但很多人對一般的背痛仍然是一知半解,持有不少錯誤的觀念,以下便是一些例子:
我們先談談背痛。背痛的產生往往與脊骨有關,毛病可以是來自脊骨之間的間板、關節、脊骨神經、肌肉和靭帶。許多時背部肌肉的疼痛和抽搐現象其實祗不過是附帶徵狀,並不是導致背痛的真正原因。傳統的「被動護理」方法如熱敷、電療及按摩等只能針對有關的徵狀,發揮短暫的功效,治標不治本。事實上,假如背痛真的由背部肌肉引起,痛楚一般會在數日後自動消失。
脊椎的間板有吸收震盪的作用。但是隨著年齡增長,間板會出現乾枯現象,繼而產生裂痕,影響了原本能夠均勻地吸收震盪的功能。久而久之,間板會出現外凸和鬆脫,結果是圍繞間板四周組織的壓力不斷地增加,因而產生痛楚。倘若所產生的壓力影響到周邊的神經線,痛楚便會一直伸延至腳部。
專業的醫生和物理治療師可以憑診斷和患者的病歷去鑒別導致背痛的成因,這種診斷一般都不需要患者進行複雜的檢查,所涉及的費用大多數人都能負擔,因此十分值得去做。而你和治療師必須了解各種的痛楚模式,以作出適當治療。